■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名人面对面”栏目2012 年 1 月 17 日报道

 本月话题:护鹤人的十几年

本周名人档案:王昭荣,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他十三年如一日地保护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黑颈鹤。

与鹤舞伴鹤飞

 

        每到冬季,就会有一群被称作“鸟类熊猫”的黑颈鹤飞到位于云南昭通的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它们与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宣称有可能消失。然而,几十年来,黑颈鹤不但没有消失,反倒成倍地增长,这背后的贡献者之一就是王昭荣。

¤一切源于爱

        王昭荣与黑颈鹤初见的经历颇为浪漫,1994年冬天,他去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大山包看望女朋友,一眼看到了在高原淡水湖泊旁沼泽地逗留的黑颈鹤,“自第一眼看到她时,我就被其高贵典雅的身姿所深深吸引。”

        随后,为了女友也为了黑颈鹤,他毅然决定到这偏远的山村工作。不过,王昭荣真正认识到黑颈鹤的珍贵还是在1998年元旦,那时,他结识了长期在大山包拍摄考察黑颈鹤的生态摄影家孙德辉。“通过孙老师的介绍,我才了解到黑颈鹤是世界珍稀的濒危物种,由于高原气候严酷、食物短缺,幼鹤成活率极低……一想到这些美丽的精灵可能会永远消失,我心痛不已,便下定决心,与孙老师还有村民们一起保护这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山之精灵。”

        自此,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便正式成立了。

¤只是一个护鹤人

        自1998年12月4日协会成立以来,王昭荣每年冬天不管有多忙都会到大山包陪着黑颈鹤,给它们投食和统计数量,只要一听到伤鹤、病鹤的消息,总会第一时间赶到,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到处宣传黑颈鹤的基础知识和保护黑颈鹤的意义。

        十几年来,黑颈鹤从1996年的5554只,增加到如今的上万只,王昭荣也因为坚持不懈的志愿工作而荣膺过无数奖章,诸如“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中国十大环境新闻人物”、“昭阳环保名人”等等。

        然而提及这些荣誉时,他表现得十分坚定谦和,“我只是一个护鹤人。荣誉的获得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可不管我是乡长助理、报社记者还是政府办副主任,无论得到过什么奖章,我都与广大黑颈鹤保护志愿者一样,是名护鹤人。我很庆幸的是,我现在能把自己的正式工作与我所爱护的黑颈鹤、所追求的保护黑颈鹤结合,这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无论身份如何转换,我对黑颈鹤的情感一如既往,我保护黑颈鹤的工作永远不变。”

¤经费一度成为难题

        每一个保护协会在成立初期或坚持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王昭荣创办的黑颈鹤保护协会亦如此。

        “成立协会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争取协会保护工作及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曾经有一次为了争取当地一家大型企业的赞助,我们陆陆续续跑了八次,可最后还是劳而无功。”

        尽管这样,王昭荣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志愿工作,不仅如此,他还主编了协会会刊《黑颈鹤》、文艺副刊《绿色风》、慈善副刊《爱之源》等刊物来加大对黑颈鹤保护工作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它们的重要和珍稀性。

        “不过,一路以来,有困难也有感动,当2011年我们50分钟的专题片《王昭荣:鹤舞情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许多观众自己找到我的电话,纷纷要捐款、捐物支持黑颈鹤保护事业,社会各界对我们协会的关心、支持及帮助支撑着我们走到今天,唯有做好黑颈鹤保护及宣传教育工作,才不辜负社会各界的厚爱”,王昭荣感触地说道。

        对于协会未来的前景,王昭荣充满信心,他表示“要在做好黑颈鹤保护工作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非保护区的黑颈鹤,切实缓解‘人鹤争食’的矛盾,尽力恢复黑颈鹤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总之,护鹤的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