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日报·今日云南》2011年1月5日第06版“寻游天下”栏目
山之精灵——黑颈鹤
众所周知,看候鸟要每年5月份到江西鄱阳湖,观海鸥要到云南翠湖,赏丹顶鹤要到黑龙江,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有一种福鸟——黑颈鹤,它比候鸟更珍贵,比海鸥更亲切,比丹顶鹤更美,它是吉祥之鸟。
大山包位于昭通市西部,距城区83公里,海拔3000多米,年平均气温6.2℃,它的魅力不仅是因为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碧波粼粼的湖水及一望无垠的草场,而且还在于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同时也是重点保护湿地。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种,是全球急需挽救的濒临灭种物种,由于高原气候恶劣,生活条件差,黑颈鹤幼成活率低,数量很少,因此有“鸟类熊猫”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动物,2003年成立了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从此,大山包便成了黑颈鹤的乐园,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它们将谱写着美丽的赞歌,将把自己动听的歌声及迷人的倩影留给这片土地,留给这里的人民,留给来这里旅行的游客,留给这个静谧的村庄,留给这片安详的净土。每到冬季,大批的科技工作者、摄影家背负行囊,登上了大山包,在这里,他们将以黑颈鹤为伴,完成他们有意义的旅程。
黑颈鹤俗称“雁鹅”“西藏鹅”,全身灰白色,因为脖子是黑色的,因此得名“黑颈鹤”,黑颈鹤生活在高原沼泽地,以洋芋、荞麦、蔓菁、青稞为主,也会吃一些小鱼、泥鳅等小动物。大山包的黑颈鹤有“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之说,每年九月份黑颈鹤就成群结队的从西藏飞到大山包,鹤的来临唤醒了高原的生机和活力,给这片芳草萋萋的地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山包的冬季,伴随着一缕缕阳光,温暖中夹杂着一丝丝凉意,下过雪的清晨,天空被山风洗礼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此时是一天中最不容错过的时刻,遍地白雪皑皑,豁然开朗,呼吸着新鲜空气,你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在这片乌蒙高原上,村庄、农舍、湖泊……
一切都还倦慵在浓浓的睡意中,就连勤奋的山农们都还在熟睡,这时就能听见“咕——嘎——咕——嘎”的歌声,一声清脆的歌声划过,犹如一支彩笔,为白色的大地画上了斑斓的色彩,黑颈鹤唤醒了熟睡中的山农,人们也伴随着美妙的歌声开始起床,推开门就能看到一些农舍的烟囱吐出了青烟,抬头看看天空,一群黑颈鹤正在以歌声唤醒人们,它们在高空盘旋,扇动着美丽的翅膀,仿佛一幅定格的画面。
山间竹溪潺潺,月亮和星星都还没有落下,黑颈鹤就开始了它们一天的旅程,清晨黑颈鹤唤醒人们后,就飞到附近的山坡上觅食,它们都耐心的寻找着农民散落在地里的一些洋芋、荞麦,中午时分,在清澈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碧水湖畔,黑颈鹤便自由了,它们劳累的身躯可以在这里得到放松,甚至可以好好睡上一觉,有的梳理着自己的羽毛,给自己换新衣;有的凝视水中的自己,偶尔啼叫;有的默默伫立,若有所思的样子;有的翩翩起舞,展示自己;有的交头接耳,好像在脉脉传情。它们唱歌、嬉戏、起舞,这里成了它们生活的伊甸园,给贫瘠的高原增添了活力,也给劳作中的山农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旅游者们则可以在山腰选一块好地儿,慢慢欣赏,一饱眼福。
碧水湖畔,白露为霜,正如《诗经》所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虽然这里没有所谓的蒹葭,但是野草丛生,冬天的湖畔更是别有一翻新气象,山中的枯枝上,湖边的枯草上结满了银条,湖面也结了冰,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给原本贫瘠的土地换上了新衣,这样的天气并没有阻止黑颈鹤的生活,相反的,这样恶劣的环境,它们仍然坚持不懈,一群群聚集到湖边嬉戏、起舞,在这潭银色笼罩的湖水上,更能展示它们美丽的舞姿,这样的环境更能衬托出它们的倩影,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景只应天上有。黑颈鹤和人很亲近,当地的农民能靠近它们,它们好像也知道人们不会伤害它们一样,从来不会设防,喂食的管理员甚至可以摸到它们,它们和人类为伴,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黑颈鹤的到来是这片贫瘠高原的福祉,给大山包带来了吉祥,它们是这里的精灵,在这里,它们要跟贫瘠和苦难作战;在这里,它们与这里的人民为伴;在这里,它们展示着自己全部的精彩。
当然,大山包不仅仅只有黑颈鹤,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这里有波光粼粼的淡水湖,湛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千亩高原草甸,你想感受蒙古草原的辽阔吗?快到大山包来吧,你不仅可以见到大草原的辽阔,还可以亲自感受蒙古包的温馨,感受山农们的热情好客;山间溪水涧涧,饮上一口纯天然的山泉水,满口清甜,你一定要准备好一个空饼子哦,因为你喝过之后就无法忘记那种满口余香的感觉,甚至想把它带走,慢慢品尝;除了这些,这里还有让你惊奇的一处圣地,那便是鸡公山,于坚曾称这里为“雄狮大峡谷”,鸡公山险峻无比,鬼斧神工的创造让你惊叹不已,整座山像一只雄鸡,从万丈深渊中凸出来,矗立在周围众山的包围之中,茕茕孑立。站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在天堂一般,云海翻滚,仿佛山就生在天上,让你流连忘返。朋友们,还等什么呢?赶快收起行旅奔赴大山包吧,这里会是我们心灵荡涤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刘开艳 张海龙
《云南经济日报-今日云南》2011年1月5日同题报道链接地址:http://jjrbpaper.yunnan.cn/html/2011-01/05/content_263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