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7 15:57:58昭通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念敏 张永刚
图片:由采访者孙德辉提供
有人爱书法,有人爱画画,有人爱音乐,有人爱收藏,对于现年69岁的孙德辉来说,他更爱的是昭通大山包的那群黑颈鹤。
孙德辉,昭通市昭阳区人,系昭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退休职工,1992年加入云南省摄影家协会;曾任昭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2002年至今为中国鸟类学会鹤类及水鸟专业委员会委员;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发起人、第一届理事会主席、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主席。
摄影,让孙德辉与黑颈鹤结缘
孙德辉与黑颈鹤结缘是因为孙德辉自幼喜好摄影,他清楚地记得,在1988年底,云南大学教授王紫江等专家来昭通考察时,首次发现大山包有300多只黑颈鹤,他高兴极了,他梦想着,那些被昭通人称为“雁鹅”的黑色精灵,一定会让他的相机装得满满的、美美的……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孙德辉都利用假期上大山包拍摄黑颈鹤,但是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总觉得时间太短,意犹未尽,还没有拍摄到理想的照片。
1992年底,孙德辉得以告假半年,背上行李,带上方便面,再次进驻大山包,观鹤,拍鹤。这一住就是半年时间,可正是这半年的考察经历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说起那些与黑颈鹤共舞的日子,孙德辉娓娓道来。半年里,他白天夜晚追随着黑颈鹤,考察它们吃些什么?在哪里夜宿?下大雪怎么办?有没有人伤害它们?什么时间飞来,什么时间飞走等等的问题。
半年后,他考察完了黑颈鹤在大山包的越冬习性,可他再也没有愉快的心情,他发现有人在大量地捕猎黑颈鹤,还在大山包传说着,两枪就打死21只黑颈鹤的故事,还有人用黑颈鹤的羽毛来做被子。另外,黑颈鹤赖以生存的湿地大部分已改为耕地,当地农民也在不停地挖“垡海”做燃料,湿地失去了保水的功能,变成了旱地。
生命不应该在这里消失!黑颈鹤在大山包只能吃农民秋收后散落在地里的洋芋、燕麦、荞子。一个冬季过去,地里什么也没有了,只有等农民春播时,啄食播种下的种子。这样,人与鹤的矛盾出现了,农民为保护生产,稳住收成,便开始漫山遍野地驱赶黑颈鹤……
为解决人鹤矛盾的问题,孙德辉一度时期冥思苦想,撰写了《救救黑颈鹤》的专题报告,送往原昭通地区科协,又到当时的昭通地区环保办反映黑颈鹤的生存困境。
护鹤难,让孙德辉废寝难食
每到下大雪,一想到没有人帮助大山包的黑颈鹤觅食,一些幼鹤、伤鹤、病鹤可能被饿死、冻死,孙德辉就一筹莫展。每年冬春季,孙德辉一边用工资买来洋芋、包谷等食物,在大山包黑颈鹤寻食困难时期,撒给它们吃;一边在大山包村民家中奔走相告,宣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黑颈鹤是国家的一级保护鸟类,正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劝阻村民们不要再伤害、猎杀如此珍稀的鸟类。
他还自费租借录像机、发电机、电视机上大山包去给中心校的学生放映,看完录像后,学生们写了四百多篇《我在大山包,要关爱黑颈鹤》的观后感,他为孩子们颁发奖状和奖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家长也受到了教育,并参与到保护黑颈鹤的行列中来。从那时起,大山包当地不再有人猎杀黑颈鹤,每遇到受伤的、生病的鹤,他们还会抱到乡政府去救助。
1994年,孙德辉又用了半年的时间,考察了昭通11县区的鹤类分布和数量,调查到了昭通4县市有8个黑颈鹤栖息地。
1996年底,他探究昭通的黑颈鹤夏天飞到什么地方去,于是又开始了漫长的考察旅程,跑遍了四川凉山州12个县市,行程5000多公里,尝尽了酸甜苦辣,还险些丢了性命。
在这一迁徙行程中,他发现,偷猎黑颈鹤现象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在越西、甘洛一带,更是如此。他在越西一户人家里还见到过挂在墙上的黑颈鹤,有的还被做成标本出售。他感叹,保护候鸟不是光建立在几个保护区就万事大吉了,在它的迁徙过程中也应该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2000年5月,他又到新疆阿尔金山无人区考察黑颈鹤的繁殖生态,也了解了当地维吾尔族同胞关爱黑颈鹤的事迹。但问题是污染在一步步向高海拔地区推进,沙漠也在向高原湖泊推进,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再次令他担忧无比!
由于他个人长期从事黑颈鹤保护、拍摄,在经济、时间和体力等方面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深感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光靠他一个人不行,应该把当地村民发动起来,于是,在1998年12月4日,他创建了“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吸收了70多个村民、学生、干部等,会员迅速发展到几百人,还创办了《黑颈鹤》期刊,建立了“黑颈鹤保护网”,组织了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关注和保护黑颈鹤的范围扩展到永善县、巧家县、会泽县等地。
拍鹤趣,让孙德辉硕果累累
孙德辉的保护黑颈鹤的行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中央电视台七次拍摄、刊播了他保护黑颈鹤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英文版、美国《旧金山编年史》等国内外媒体还对孙德辉保护黑颈鹤的事迹作了专题介绍。“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先后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2004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获得“2005首届中华慈善奖”,他也获得了“中华环境奖-绿色东方奖”、“中国地球奖-自然生态奖”等奖项。
孙德辉在保护黑颈鹤的艰辛历程中,从未间断过对黑颈鹤的拍摄和颂扬。28年来,他拍摄了20万张黑颈鹤的照片,黑颈鹤作品也曾获得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等奖次。1994年,他在《中国摄影报》上发表的《黑颈鹤的拍摄》是全世界第一篇关于拍摄黑颈鹤的文章;2007年,他出版了《孙德辉黑颈鹤生态摄影》专集,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作者独立完成的黑颈鹤画册。另外,十余年来,他在台湾《鸟禽天地》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黑颈鹤越冬习性考察报告及大量黑颈鹤及其生态环境摄影作品。
孙德辉接受昭通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他除了黑颈鹤,其他什么爱好都没有!自2007年,他退休后,一直在“鹤乡”考察黑颈鹤,并多次挺进西藏无人地区。在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期间,他基本上都待在黑颈鹤栖息地观察拍摄,他用相机追随、宣扬醉美的黑颈鹤,倡导全民共同保护我们人类的精灵。他的第二本专集《孙德辉黑颈鹤摄影》也将在2017年出版。
最让孙德辉欣慰的是,通过昭通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大山包每年已经有几百只到1000多只黑颈鹤到这里越冬。现在,大家都对黑颈鹤保护有了很高的意识,来大山包追随黑颈鹤的摄友们络绎不绝,一张张生灵活现的照片不断地传向全国和世界,孙德辉觉得他为保护黑颈鹤奔波、劳苦了28年,是值得的。
他将继续前行在爱鹤、护鹤、研鹤、拍鹤的道路上……
2017年9月14日出版《昭通日报》第四版“阅读昭通-影像”专版推出《孙德辉的天空》,刊登了孙德辉的介绍及艺术照片5张,链接地址:http://dubao.ztnews.net/page/1/2017-09/14/04/2017091404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