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报开屏新闻2022-02-20消息 (记者申时勋 通讯员郑远见 吴太平 摄影报道 2月19日晚开始,云南昭通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雪飞扬,1900多只黑颈鹤在茫茫雪域之上或抱团取暖,或移形换位,或展翅翱翔,鹤舞冰雪美如画,鹤鸣声远山更幽,壮美而灵动,恰似人间仙境,让人叹为观止。

昭通大山包鹤舞雪域美如画

        昭通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一片人间净土,一个鸟类乐园。除了云海、峡谷、霞光、旷野、草甸、村落、羊群、炊烟,还有一群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大量前来越冬栖息,使得大山包保护区有了一幅幅“鹤舞高原与雪原”的美丽画卷,呈现出“鹤鸣九皋、声闻于野”的曼妙意境,从不缺少社会各界关注的热度,对它们的宣传保护力度也从未停歇过。

        2月20日,大雪持续“点染”过后,大山包保护区变成银装素裹、冰雪皑皑的冰雪童话世界,而冰雪中的黑颈鹤变得更美,更加引人注目和向往。

        透过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郑远见、吴太平传来的现场美图和小频,开屏新闻记者隔屏“领略”了1900多只黑颈鹤在大海子、长会口、小海坝、勒力寨等大山包保护区夜宿地的“风采”。

        在有上千只黑颈鹤越冬栖息的大海子湿地,湖面在冰雪“围困”下近乎封冻,山丘、树木、野草、土地白茫茫一片,黑颈鹤在冰雪中围挤、行走、嬉戏、觅食或飞翔,不时引吭高歌,尽情地“咕……噶……”着,音律不一的鸣叫声在雪原上阵阵激荡和回响,直入拍摄者的耳际和内心。

        不过,在雾霭沉沉的冰雪天,曾经碧绿的草地被厚实而坚硬的冰凌冻结,在黑颈鹤身上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冰花图案,让背着厚厚冰雪的黑颈鹤行走艰难、觅食困难,容易“饿肚子”。好在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极端天气条件下觅食困难的黑颈鹤的人工投食量,陈光惠等护鹤员顶风冒雪地为黑颈鹤提供充足的“口粮”救助,保护生态安全。

        在百花齐放的春天,也能看到黑颈鹤在皑皑冰雪中悠闲舞动,而且这样的冰雪天气还将持续出现,这就是昭通大山包不一样的鹤趣与美景所在。

逐年兴旺的黑颈鹤“家族”

        黑颈鹤,鹤形目,鹤科,鹤属,拉丁学名Grus nigricollis,英文名 black-necked crane,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也是世界上最晚被科学界发现和命名的鹤类,于1876年由俄国博物学家尼古拉.普热.瓦尔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后命名。刚刚发现时全世界统计数量不到3000只,经过长期保护,目前全世界黑颈鹤数量大约16000只,主要繁殖于青藏高原和甘肃、四川北部等海拔3500—5000米的沼泽地带,越冬于藏南地区和云贵高原,极少数越冬于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

        让人欣喜的是,从1990年成立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通过连年实施退耕还草还湿项目、沿线巡护监测和人工救助保护,大山包保护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黑颈鹤数量从1990年的260多只增至今年的1900多只,让大山包成为中国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让昭阳区荣获“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称号。

        根据往年迁徙规律,再过一个月,也就是从今年3月底开始,这些黑颈鹤将陆续北迁飞回它们的“老窝子”——四川若尔盖湿地进行繁衍,到10月底又开始飞来大山包保护区越冬栖息。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2022-02-20同题消息链接地址:

https://appkp.ccwb.cn/news/202202/20220220235810KEQU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