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报-开屏新闻2023-04-21消息 (记者 申时勋 通讯员 吴太平 郑远见 王远剑 王兴鹏 摄影报道) 30多年来,为了保护好在老家越冬栖息的黑颈鹤,婆媳俩先后成为护鹤员,风雨无阻地对鹤群进行精心投喂、细心观测和热心救助……婆媳俩历尽艰辛艰险,却始终无怨无悔,把黑颈鹤视为眼睛和家人,爱鹤护鹤的情怀纯净、深邃而持久,用山里人的淳朴、善良和坚守,描绘出了一幅人鹤情深、人鹤共舞的美丽画卷。
这对正能量满满的婆媳,就是来自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董应兰、陈光惠,一同参与护鹤的还有陈光惠的丈夫赵炳祥。
一次偶遇,一位农妇从此与“雁鹅”相见恨晚
董应兰,现年71岁,是一名家住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镇车路村的农妇,家门口不远处就是目前已成为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最主要越冬夜宿地的大海子湿地。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大海子湿地及附近湿地突然飞来了一群当地人从未见过的鸟儿:体型巨大,形如天鹅,头部暗红,颈尾灰黑,腹部灰白,叫声高亢而洪亮。当地人对于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惊喜不已,把这群后来被证实为黑颈鹤的鸟儿称为“雁鹅”。
当时,曾有人到大海子湿地采挖海垡(一种沼泽腐殖沉积物)来做燃料,无意识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当地地处高寒山区,气候恶劣,土地贫瘠,村民只能广种薄收、日子贫苦。辛辛苦苦种下去的洋芋、荞麦,却不时被黑颈鹤“入侵”,损失惨重。
在愈加严重的人鹤争食矛盾中,这群“雁鹅”成了不受人待见的“外来客”,一部分村民甚至通过各种法子,对其进行驱赶、惊吓、追撵。
但是,在善良的董应兰看来,这群“雁鹅”样子十分可爱,是有灵性的生命,便一直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善待这群“精灵”:除了让自家种的洋芋、燕麦和荞子任由它们啃食,还常在冰雪天给觅食困难的它们进行人工投食。
1990年,大山包黑颈鹤市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雁鹅”声名远扬,相关宣传保护力度迅速加强。这更加坚定了董应兰全力保护好它们的想法,护鹤之情与日俱增,义务当起了黑颈鹤的守护者。
1992年起,董应兰正式成为大山包保护区的一名护鹤员,爱鹤护鹤的个人善举变成了更加专业化的日常工作。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董应兰总会背着玉米、洋芋等“口粮”,到大海子湿地给黑颈鹤进行人工投食。
一句诺言,儿媳毅然接过婆婆义务护鹤的接力棒
2003年春节,当了10多年护鹤员的董玉兰身体不适,眼睛和腿部疼痛,但她仍旧牵挂着黑颈鹤的食物与安全。这让同样爱鹤的儿媳陈光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就和丈夫赵炳祥抽空帮婆婆给鹤群投食。
同年冬天,黑颈鹤再次从四川若尔盖繁殖地飞临大山包越冬栖息,让因身体原因已力不从心的董应兰忧心不已,整天唉声叹气。情急之下,她打起了儿媳陈光惠的“主意”:“小惠,我现在身体不好,这些‘雁鹅’不能饿着呀……要不,你来替我当一下护鹤员,帮我喂一下鹤,可不可以呀?”
让董应兰惊喜的是,她的话音刚落,儿媳陈光惠就一口答应下来:“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喂饱鹤的!”
就这样,在董应兰的指导下,陈光惠开始了“编外”护鹤员的工作。在身体好些的时候,董应兰也会与儿媳一起给家门口的鹤群投食,并在大雪大雾天气给觅食困难的黑颈鹤们增加“口粮”。
2004年,作为护鹤员的婆婆董应兰光荣“退休”,儿媳陈光惠正式接过接力棒,成为大海子湿地的护鹤员,一直与黑颈鹤“打交道”至今。
当地人常常看到,在长达200天左右的黑颈鹤越冬期里,身材娇小的陈光惠总会背着几十斤玉米或洋芋,到大海子夜宿地给黑颈鹤进行投食,同时做好黑颈鹤数量观测统计、受伤黑颈鹤救助和违规旅客劝返等相关工作,无数次引来各级媒体的关注和聚焦。
因为在海拔3100多米、紫外线强的大山包保护区常年工作和生活,陈光惠的脸部已经黑中泛红、红中透黑,出现了典型的“高原红”。
一声口哨,她与原本怯生生的黑颈鹤“共舞”
“2003年,我才算是真正开始经常接触黑颈鹤。那时候,它们胆子小,都很怕我这个陌生人,一看见我就跑得远远的,我离开后才跑过来吃撒在地上的洋芋或玉米。”4月19日,接受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时,陈光惠说,为了更加靠近黑颈鹤,看清黑颈鹤有无伤势,她曾尝试了唱山歌、模拟鸟叫等方法,但都未能打消黑颈鹤的戒备。
陈光惠没有气馁,通过多年的细心观察、反复摸索和认真总结,最终找到了与黑颈鹤“沟通”和“对话”的方法——吹口哨。
“清早起来好心情,提着苞谷去海边。苞谷撒在海边上,鹤儿吃了飞上天……”黑颈鹤在大山包保护区越冬的每个清晨,陈光惠总会背着满满一篼玉米,一边哼唱着山歌,一边徒步来到大海子夜宿地。到达湿地后,她放下背篼,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往地上抛撒玉米。黑颈鹤听见陈光惠的口哨声后,会迅速向她围拢过来,尽情享受美食,吃饱后竞相在陈光惠身边飞舞,人与鹤共舞共生。
“我的口哨声,听起来很像小黑颈鹤的叫声。时间长了,黑颈鹤就不怕我了。”38岁的陈光惠俨然是一个“黑颈鹤专家”,能通过黑颈鹤的体型、叫声、舞步、飞行高度,大致判断出黑颈鹤的年龄大小、健康状况和心情好坏。靠着这一超乎想象的“特异功能”,不少媒体在报道中称赞她为“一个懂得鸟语和能跟黑颈鹤‘对话’的护鹤员”。
鲜为人知的是,1998年春节过后没几天,大海子湿地一片冰天雪地,陈光惠去给黑颈鹤投食时发生了意外:她踩破了湖面上的冰块,掉进了满是淤泥的沼泽里,身子逐渐下沉。万分危急之时,她拼命将身子平展,然后抓住沼泽旁边的野草和灌木,慢慢向岸边靠拢……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陈光惠才终于脱险。上岸后,她顾不上回家去更换已湿漉漉的衣裤,而是继续给闻香而来的黑颈鹤投食,“不能让它们饿肚子!”
靠着这么多年来对黑颈鹤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守护,作为“资深”义务护鹤员的陈光惠和丈夫赵炳祥双双加入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并被该协会聘请为护鹤员,在黑颈鹤越冬栖息期间,有了象征性的劳动报酬。
30多年来,陈光惠一家两代一直与黑颈鹤打交道,由此结下了深深的爱鹤情结与浓浓的护鹤情怀。他们爱上了黑颈鹤的美丽、坚韧,爱上了对黑颈鹤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爱上了跟黑颈鹤“朝夕相处”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么多年来,黑颈鹤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会时刻挂念着它们。”陈光惠说,只要她和丈夫走得动,就会继续做保护黑颈鹤的护鹤员,“如果我们走不动了,就让我们的儿子去做护鹤员,一代代地传下去,永远守护这群远道而来的鸟儿,给它们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园。”
一句“感谢”,送给昭通这些可爱又可敬的护鹤员
记者走访得知,董应兰一家两代人守护黑颈鹤,仅仅是昭通境内护鹤员中的一个缩影。
尽管护鹤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琐碎繁重,护鹤收入极其微薄,但是,护鹤员们用他们满满的爱、足足的“口粮”和浓浓的情怀,昼夜守护着这群“鸟类熊猫”的生命安全和“鹤丁兴旺”,成为云贵高原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守望者。
正是靠着陈光惠等多位护鹤员的无私付出和精心守护,靠着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和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对黑颈鹤及其越冬地的全面宣传和全力保护,使得作为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黑颈鹤栖息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黑颈鹤数量成倍增加,从1990年成立大山包保护区之初的200多只增加到2022年11月创下黑颈鹤数量最高峰值的2260只,呈现出鹤舞高原、鹤鸣声远、人鹤共舞的美丽景象。
黑颈鹤家族的不断壮大,与每个护鹤员的默默付出密不可分。在此,请大家记住这群功不可没、还在继续奋战的可爱护鹤员:
昭阳区大山包镇大海子湿地护鹤员陈光惠,
昭阳区大山包镇海脑壳湿地护鹤员赵炳祥,
昭阳区大山包镇小海坝湿地护鹤员黄昌琼,
昭阳区大山包镇殷家碑海子湿地护鹤员陈光虎,
昭阳区大山包镇长会口湿地护鹤员邵聪学,
巧家县马树镇马树村大海子湿地护鹤员董发知,
永善县茂林镇永安村大海子湿地护鹤员马仕才,
永善县伍寨乡白云村大陷塘湿地护鹤员李怀正……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2023-04-21同题消息链接地址:
https://cmsapi.kpinfo.cn/news/8/202304/20230421102228DJA7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