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南昭通昭阳区80余公里,有一处叫大山包的高原湿地,是珍稀物种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之一。十几年前,一群致力于保护黑颈鹤的志愿者,在这里成立了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下称“协会”),英文简称BCPA。这个偏远地方的民间环保组织,十几年来默默守护着前来越冬的黑颈鹤,与黑颈鹤结下深厚的渊源。这片“中国黑颈鹤之乡”,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知名度和各种美誉,协会的志愿者们为西南地区珍稀禽类保护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 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概况
1.1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中国特有鸟类,有“鸟类大熊猫”之称。1983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召开的国际鹤类保护会议上,《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和国际鸟类红皮书将黑颈鹤定为全球急需挽救的濒危物种,在我国特有鸟类中排列第26号,也是国际鹤类组织认知的最后一个鹤类。
黑颈鹤是一种候鸟,是世界鹤类中唯一在高原上繁殖过冬的鹤类。每年秋季黑颈鹤从青藏高原等地南飞,到云贵高原栖息越冬。昭通市的昭阳区大山包乡、巧家县马树乡、鲁甸县新街乡、永善县茂林乡等7个乡12个村,有19处黑颈鹤栖息地。大山包是主要栖息地,据2009年冬季统计,仅大山包一处就约有1200余只黑颈鹤在这里越冬,占全球黑颈鹤野生种群总数的1/5以上。
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原为县级保护区,1993年升为省级,2003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编号为“第1435号”,并加入了东北亚鹤类网络。保护区最低海拔2210米,最高海拔3364米,冬寒夏凉。
1988年一个国际性野生动物组织宣布,未来10年将有10种野生动物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消失,黑颈鹤位列其中。
协会成立十几年来,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承担起保护黑颈鹤的重任,证明了这番预言的破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1.2 协会概况
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于1998年12月4日大山包发现黑颈鹤十周年纪念日发起成立,是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协会宗旨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以“弘扬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家园、感受绿色时尚”为发展方向,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为终极目标。
十几年来,协会组织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在昭通市四县(区)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开展数十次活动,观察黑颈鹤的生活习性、考察黑颈鹤的生存状态、进行黑颈鹤数量同步观测、撰写相关论文及调查报告;组织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学习《黑颈鹤研究》、《中国鹤类通讯》等专业书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争得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英国环境发展基金、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等国际环保组织对滇东北黑颈鹤保护工作的援助及支持,组织志愿者在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共投放了6万斤食物,缓解“人鸟争食”的矛盾,确保了黑颈鹤安全越冬。
他们多次在市中心开展了“黑颈鹤,我们共同的牵挂”、“鸟是人类永远的朋友”、“黑颈鹤回来了”等大型广场环保公益演出;实施“环保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广西高校、云南农业大学、昭通教育学院、昭通师范、昭阳区四小等大、中、小学校作数十次环保宣讲,参与受众数万人次;举办摄影展览、进行环保座谈、开展作文竞赛,宣传面达近10万人次。协会名誉主席孙德辉及协会现任主席王昭荣在2002年8月召开的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上当选为中国鸟类学会鹤类及水鸟专业委员会成员,王昭荣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二届三次理事会上当选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
通过十几年来不懈的滇东北黑颈鹤保护行动及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物种的定位深入人心,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老百姓的爱鸟护鹤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从1992年的350只到现在已经增长到了1200多只。大山包因此成为了全球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协会成立十二年来,编辑出版了会刊《黑颈鹤》、文艺副刊《绿色风》、慈善副刊《爱之源》及云南爱鸟周特刊近百期,发表各类作品200多万字,图片千余张;编辑出版了“滇东北鹤文化”系列丛书共四辑。协会制作“黑颈鹤保护网”,点击人数已经高达75万多,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
1.3 机构及人员情况
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于1998年12月4日成立。主席孙德辉,秘书长王昭荣,副秘书长艾焱;理事6名。下设4个部门:保护部、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
第一届理事会聘请香港中国探险学会主席黄效文、台湾鸟类保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江德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岚、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史记武等13位社会知名人士为名誉主席,另有9名顾问,10名名誉会员。
2004年12月4日成立第二届理事会,选举产生5名常务理事,现有协会主席、法人代表王昭荣,副主席牟延安,秘书长申正勇,办公室主任王昭平,财务总监李勇灿。理事8人。其间增补2名副主席,理事钟龙、王兴鹏增选为常务理事。
第二届理事会下设机构4个,为宣传教育部、会务联络部、项目保护部以及财务监审部。
最近的一次理事会二届第19次理事会会议于2010年3月20日召开。主席王昭荣、副主席牟延安、秘书长申正勇等9人参加。 王昭荣通报了自2009年11月14日协会二届第18次理事会以来开展的工作情况以及协会目前财务收支情况,截止到2010年3月20日,协会有资金10815.83元,待世界自然基金会审核通过本会去年开展的项目后,还将有5000元入账。
会议研究决定,理事钟龙和王兴鹏增补进入常务理事,钟龙任项目干事,王兴鹏任会务干事并兼任协会出纳,理事牛梦霞不再兼任协会出纳。
会议对协会下步工作作了安排,要求本会理事、市政协委员戴红梅在政协会上提出《关于在永善县茂林镇及伍寨乡建立县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提案》,并对协会组织运作、财务工作开源节流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及建议。
理事会不定期开会,但每年12月4日协会成立的日子、夏初黑颈鹤飞离昭通当地后,都会按时召开会议,总结一个保护年度的工作。平时如遇重大问题,通常都要召开理事会研究决定。
2006年之前,协会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包括第一、二任主席孙德辉、王昭荣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孙德辉原职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生态摄影家。王昭荣经历丰富,做过教师、乡政府乡长助理、政府公务员,现为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2006年市科协每年给一笔经费,用于聘请一位协会的会务干事,处理每期会刊的邮寄、发行及联系等杂务,每月30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助,算是专职人员。
目前,协会共有注册会员268名,编制了《会员通讯录》。最多时协会曾有会员500余人,其中的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即与协会失去联系,导致会员人数的变化,这种情况在民间环保组织中很普遍。
会员会费原为每人每年50元,学生、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会员30元,农民会员不交会费。
2005年10月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把在职职工会员会费增加到每人每年100元,其余人员会费不变。
整个保护区范围内,请了4位当地农民护鹤员,刚开始按照每人每年6个月的工作量(黑颈鹤在此地越冬栖息时间约6个月),每月100元,全年600元。2009年后调整为每人每年1000元。
1.4 协会章程
协会从成立之日起,就建立了完整的章程。
章程含总则、组织机构、会员、任务、经费、附则等6章23条款。根据协会发展实际情况,十几年来,做过两次调整修改。
最近的一次修改为2005年底,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1.5 协会会徽
协会会徽由现任主席王昭荣及原理事程卉创意设计。他们有如下的解释:
会徽由写意“鹤”字、太阳、水纹、英文缩略及协会简称五个部分组成。
“鹤” 象征着祥瑞、长寿、高雅和忠贞。鹤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鹤文化绚丽多姿,源远流长,涉及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政治、经济、文艺、民俗、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历经千年而不衰。会徽中的写意“鹤”字以左边中文、右边一只站立的鹤的图案合成,寓鹤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鹤的丽影美姿永远屹立于人们的视野,站立的“鹤”昂首向天,让人不禁想到《诗经·小雅》中的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写意“鹤”字后的太阳象征着“黑颈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在爱鹤护鹤的有识之士的保护中发展壮大,必将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鹤”站立于蜿蜒而流的泱泱碧水,表明了鹤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湿地,我们应该保护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水纹旁顺水流上扬的蓝色英文大写字母BCPA为协会英文缩写。正下方黑体蓝字“黑颈鹤保护协会”为“中国.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中文简称。在色彩应用上,会徽选取红、绿、蓝三色,丰富而简洁,明快而鲜艳,稳定而和谐,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蕴涵着“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协会宗旨,整个会徽的大体形状像一个“旦”字,谓黑颈鹤保护事业如初升太阳,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这样的会徽与诠释,在民间环保组织中也是别有特色。
1.6 会刊及网站
协会会刊《黑颈鹤》报,总编辑王昭荣,编委由理事会牟延安等12人担任。会刊主要介绍协会工作动态,志愿者活动,以及协会在省内外获得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关注。会刊定期寄送国内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民间环保组织,尤其是省内的组织,及时向他们沟通情况。会刊的出版,使广大读者对协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2010年6月26日《黑颈鹤报》总第76期出版。这期会刊中,介绍了2010年4月协会组织20多名会员在渔洞水库举办“亲近自然,樱花烂漫”为主题的渔洞之旅志愿者服务活动,宣传保护渔洞水库周边环境,捡拾垃圾,减少对水库的污染。报道了协会被共青团云南省委、省志愿者协会授予“2009年度云南省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荣誉称号;王昭荣主席获得“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会员参加“我们一起抗大旱”和“六·五世界环境日暨庆祝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等活动。
协会成立12年来,已经不定期出版会刊《黑颈鹤》报共76期。同时出版了慈善副刊《爱之源》以及文艺副刊《绿色风》等刊物。
“黑颈鹤保护网”自2005年10月5日正式开通以来,受到网民的普遍关注,点击率节节攀升,截止今年8月底开通近5年访问量已达75万多人次。“BBS论坛”的管理、“联系我们”栏目及电子邮件均做到了及时回复,与外界保持了较好的联络及沟通。协会不断对网站各栏目内容进行充实,以使“黑颈鹤保护网”成为汇集历史资料及鹤情动态、报道志愿者活动等内容的最佳平台。
1.7 资金
协会资金来源有限,基本没有稳定的资金渠道。
1998年协会初创时,得到当时昭通地区政府官员的支持,时任副专员的罗永康为协会拨款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目前协会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会费,每年大约不到1万元;刚开始几年,主管部门市林业局给了一些补贴;2007年后,市科协每年补助3600元,用于协会专职干事每月30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助,今年此项补助被取消。
协会成立以来,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奖项,其中大部分集体奖仅仅有奖状、奖牌、奖杯等,并没有奖金。福特汽车环保奖的4万元奖金,全部用于协会日常工作。
还有一些社会人士的定向捐款,指定用于助学、医疗等慈善事业,如“妙舍助学基金”等。
协会资金来源困难,人员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培训、会议、交流以及学习,都需要协会自己负担路费会议费。协会经费有限,只得规定,人员外出,按省内300元,省外500元包干补助,其余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这个标准,根本不够出差费用,甚至获奖后到北京领奖,还要自掏腰包。
他们也曾到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化缘”,效果不明显,后来基本上取消了这样的举动。
大山包保护区列入国际高原湿地后,相关国际组织给予一定保护经费。协会成立以来,积极争取到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英国环境发展基金、(香港)中国探险学会等国际环保组织的援助和支持,但数量极少,多为几千元至一万多元不等。编辑出版的《黑颈鹤》报纸等,世界自然基金会给予了出版费用支持。
资金虽少,但协会在经费管理上一直非常严格,有相关规定和制度。建立财务监审部后,专门聘请了财务总监李勇灿,所有经费支出,必须由财务总监审查,总监有权否定任何不合理开支,包括协会负责人已经批准的支出。每年度均通过协会会刊及“黑颈鹤保护网”网站公布本年度财务收支、社会慈善捐助及使用信息、开展黑颈鹤保护行动资金运作情况等,接受社会各界的公开监督,极大地提高了协会的公信力及美誉度。
在《章程》中,专门用一章《经费》来严格规定协会经费使用。本章用了三条规定,如“协会主席‘一支笔签字’报销经费,财务总监管理经费,分设会计、出纳,由理事会成员兼任,组成协会财务部”;以及“协会财务部每年年底向理事会通报经费来源及收支情况,接受各位会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等条款。
二.协会的成立和两位主席
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创立和发展,首先要归功于前后两任主席,对黑颈鹤保护的共同理想,对大山包那片土地同样深厚的情感,把孙德辉和王昭荣这两位年龄相差两轮整整24岁的人,结成了忘年之交。而这种结合,必然使他们在保护黑颈鹤的意愿和行动中,焕发出令人敬重的光彩,也使这两位主席,在短短十来年的时光中,共同辉煌着自己极为珍贵的人生经历。
大学毕业后王昭荣被分配到一所乡间中学教书,不甘浪费课余时间挥霍生命的理念,使他和几位朋友办起了《方寸天地》文学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方寸之间展现着年轻人的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还是县级市的昭通市委书记、市长看到了这份乡间小报,竟然比昭通市报办的还出色。市领导慧眼识人一声命令,王昭荣调到大山包乡出任乡长助理。当时他的女朋友早就分到大山包乡卫生院工作,两人在大山包第一次看到黑颈鹤,一起欣赏黑颈鹤。享受爱情的同时,被黑颈鹤深深感动。他平日里喜欢写散文诗,写下了大量讴歌黑颈鹤的诗篇。
2009年12月王昭荣参加“七彩云南环保座谈会”时,曾应邀在会上做了一个演讲。后来《中国日报》记者以此写了篇通讯,叫做《护鹤十年:爱情与黑颈鹤同在》。
1998年元旦这一天,王昭荣和孙德辉的命运,共同翻开崭新的一页。后来王昭荣自己说,“这一天就决定了我这一辈子和黑颈鹤保护工作分不开了。”
这一天,王昭荣和孙德辉相遇在大山包。
孙德辉是位传奇式的人物。
孙德辉退休前是昭通市卫生防疫站一名副主任技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热爱摄影的孙德辉多次走进大山包,那里迷人的高原草甸风光引他驻足。无意中,一群黑颈鹤闯进他的镜头,起初,他并没有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作为自己拍摄的主题和关注目标。
有一年外地11位摄影家到大山包采风,孙德辉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然而对方反应很冷漠,只愿意拍摄风光美景,对黑颈鹤不感兴趣。孙德辉震怒了,从此将镜头专门对准黑颈鹤,他与黑颈鹤再也分不开了。
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有关黑颈鹤的知识。他发现,黑颈鹤是俄国博物学家普尔杰瓦斯基1846年在我国青海湖发现的,是国际鹤类基金会最后认知的鹤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定为急需挽救的珍稀物种。在我国,黑颈鹤夏天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天迁徙到云贵高原栖息。
考察中孙德辉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黑颈鹤长期生活的高原地区,海拔高年平均温度低,甚至玉米都不能生长,当地人主要种土豆和少量燕麦,他们一年到头主要靠吃土豆过活。而黑颈鹤的主要食物也是土豆,它们吃农民收获后散落在地里的土地,也刨食农民春天播种在地里的土地种籽。为了保护自家的吃食,农民不得不驱逐黑颈鹤。甚至当年还有打死一只黑颈鹤,生产队奖励10个工分的残酷规定。
1997年3月的一天,孙德辉得到消息,大山包有39只黑颈鹤中毒。他急忙赶去,那里的景象真是惨不忍睹,满坡坡都是倒下的黑颈鹤。它们误食了拌有农药的土豆,最后有25只死去。当时孙德辉暗暗立下誓言,要说服更多人一起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为了让大山包的人和他一样爱黑颈鹤,孙德辉利用自己多年来拍摄的照片做成一个个一米二高,80公分宽的宣传版面,扛到大山包里去,到农家一家一家地做宣传,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给孩子们讲保护黑颈鹤的知识。展出结束他把全部展版留给乡政府,留给当地的孩子们。
他告诉农民把沼泽地的泥炭挖了当柴烧,就是毁了黑颈鹤的家。这里的农民没有电视看,他又说服单位领导,动员全科室的人,带着发电机、电视、录像机以及从省里借来的保护环境、保护黑颈鹤的录像带给大山包孩子们看。孩子们看了后非常吃惊,他们纷纷说回去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别到沼泽地去挖泥炭,要不然黑颈鹤就没有房子住了,而孩子们自己也再不会用弹弓打黑颈鹤了。
大山包的村民们逐渐对保护黑颈鹤有了认识,孙德辉又和狩猎协会的成员交朋友,积极地说服他们。在他的积极工作中,这些狩猎者中有人将心爱的猎枪砸了,表示与狩猎划清界限。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但自己放弃了打黑颈鹤等候鸟,还说服儿子放下了猎枪。同时,这些农家人积极投身到抢救黑颈鹤的行动中,看到因碰到电线杆或碰到房屋受伤的黑颈鹤,他们用草药帮它包扎好伤口,把它放回大自然的怀抱。
1998年元旦,就在孙德辉又一次去大山包乡宣传保护黑颈鹤时,遇到了王昭荣。王昭荣不会忘记,那天夜里两人谈了大半宿。孙德辉老师讲了他从1992年开始痴迷保护黑颈鹤,了解了保护黑颈鹤的知识,拍摄了大量照片。为了充分了解黑颈鹤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路线,他利用假期自费到青藏高原黑颈鹤夏天繁衍生息之地,拍下黑颈鹤生活嬉戏的珍贵照片。他沿着黑颈鹤迁移途径,到了每一个迁移中的休息点细心观察,一处一处跟着黑颈鹤从北到南迁徙。
这一次彻夜长谈,孙德辉尽情述说自己的黑颈鹤情愫,王昭荣也把对黑颈鹤的倾情一吐为快。两位立志保护黑颈鹤的志愿者,萌发了组织起来,吸引更多人们参加到保护黑颈鹤行动中来的创意。
当时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成立了一个齐齐哈尔丹顶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孙德辉和王昭荣议论说,我们就叫“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他们想在这几个字前加上“中国”两个字,全称“中国.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意在保护黑颈鹤是国际性的事,世界性的事,保护濒危物种,要让国内外的朋友大家一起共同行动。孙德辉在定位协会宗旨时,既提出要放眼省外、全国乃至世界,不能局限于昭通这个偏远狭小的地方。
虽然要加上“中国”前缀,按规定应该由国家民政部审批,但在昭通这个偏远之地,还是让孙德辉、王昭荣他们有了机会,只是在“中国”和“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之间,加上一个“.”。但后来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审查时认为不妥,应该规范为“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毕竟协会是在昭通市注册的,又是地区性的民间组织。协会名称更改后,所用公章没有改,组织的英文称谓没有改,前面仍然有“CHINA”字样,也是志愿者们立足昭通放眼世界的志向吧。
在当地正式发现黑颈鹤十周年的1998年12月4日,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对外宣布成立,而早在1998年8月已经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
协会1998年创办时登记注册为“非法人社团”,后改为“法人社团”。2004年底换届后,2005年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为“法人社团登记证”。
1998年12月4日召开成立大会时,会员已经达70余人。当时的昭通还叫行政公署,老专员罗永康给了1万元开办费,成立协会第一笔资金。当天,出版了第1期会刊《黑颈鹤》报。
三.本届理事会成立后协会的主要工作
2004年12月4日,孙德辉主席召开协会理事会换届会议。他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对协会成立六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为第二届理事会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九条意见和建议。
孙德辉特别说到,青年是协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热情,吃苦耐劳,应该让他们走上决策岗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领导协会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加上他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建议理事会重新选举协会主席,组成新的领导班子。会上,孙德辉提议王昭荣担任主席,大家一致同意,新一届理事会请孙德辉老师担任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会议决定第二届理事会下设项目保护部、宣传教育部及会务联络部等三个部门,后增设财务监审部。
王昭荣担任主席后,充分发挥理事会的整体作用,带动全体会员积极投身协会各项事业中。增加会员活动,增强协会会员的凝聚力。在继续做好保护黑颈鹤工作外,增加其他环保类公益活动。之后,第二届理事会便按照这些设计理念开始创新般的工作。
3.1 换届后的首次大规模公益宣传活动
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后,组织会员开展的第一次较大规模项目,是在当地连续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首先,在孙德辉、王昭荣带领下,他们在昭阳区会泽县大桥乡和巧家县马树乡这两处黑颈鹤栖息相对集中的地方,在当地中小学和村民中,开展了保护黑颈鹤的宣传教育活动。
紧接着,2005年10月24日,协会在市里昭阳区罗炳辉广场举办了“黑颈鹤回来了”的大型环保公益演出。王昭荣主席亲自带头上台表演节目,会员及其他公众以保护黑颈鹤为主题,表演了许多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演出吸引了很多市民,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天后协会在昭阳区第四小学举办了“环保走进校园”活动,孙德辉、王昭荣两任主席亲自为全校3000多师生宣讲保护黑颈鹤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一个月内,协会举行三次较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新诞生的第二届理事会,为协会造大声势,扩大了影响。
3.2 获得首届中华慈善奖
同年11月,协会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王昭荣带领协会7名理事共赴北京参加了中华慈善大会。在京期间,他们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该报以一个整版7000余字的篇幅,详细报道了协会保护黑颈鹤的事迹。他们还在下榻的首都大酒店大堂里,展出了协会保护黑颈鹤的宣传展板,扩大了协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在京期间,他们还拜访了著名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创会会长梁从诫及其他民间环保组织。
回到昆明后,他们专程到云南省环保局,拜会了王建华局长等。他们去了省民政厅、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共青团云南省委、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等部门,汇报了协会获得首届中华慈善奖,并得到各方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情况。
3.3 拓宽工作思路,成立昭通市候鸟研究会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第二届理事会更加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开展的项目逐渐拓宽,在坚持做好保护黑颈鹤的同时,开始向环境保护其他领域拓展。在修改协会章程时,特意把协会的宗旨修改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按照新的宗旨,部分会员成立了昭通市候鸟研究会,副主席牟延安担任会长,常务理事钟龙任副会长。除了继续保护黑颈鹤的项目外,他们把视野拓宽到昭通地区所有越冬候鸟保护的领域。
3.4 宣传“鹤文化”
宣传“鹤文化”的传统,来自前任主席孙德辉老师。孙老师以摄影家和环保者的双重身份,拍摄制作了大量精美的黑颈鹤图片,在各地报刊发表,吸引外界对昭通地区黑颈鹤保护的关注。在协会内部,也带动了不少会员拿起相机,参加到弘扬昭通地区特有的“鹤文化”行动中来。
王昭荣和孙老师不同,他以诗人优美的文笔,以散文诗的形式,写下大量赞美黑颈鹤的诗篇,结集出版,宣传了“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特有文化。
为了弘扬“鹤文化”,协会积极配合一些社会力量,为编演大型情景诗画舞蹈剧《鹤舞高原》出谋划策,昭阳区人民政府拨款100万给予大力支持。《鹤舞高原》在昭通市连续上演三场,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观看。王昭荣特意为这个大型舞台剧写了一篇题为《鹤鸣九皋,声闻于野》的文艺评论,在《民族文化研究》杂志上公开发表。
3.5 “百河千流环保行动”
协会拓展视野开始做其他环保项目,主要的一个即是“百河千流环保行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一百条河一千条溪流中实施环境保护。协会把这一行动的主要目标放在昭通地区两条主要河流,当地人称“母亲河”的洒渔河和利济河。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这两条河流的日益污染加剧,河道岸边垃圾成堆,严重破坏了河流及附近的环境安全。
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协会组织志愿者清理利济河垃圾,拉开了“百河千流环保行动”的序幕,这个活动一直坚持了下来。第二年联合昭通鑫华学校,组织会员和学校师生一起清理垃圾。
“百河千流环保行动”越做越大,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协会联合了昭通团市委、市环保局、武警昭通支队以及一些民间组织、企业等十余家单位。协会在昭通体育馆广场召开行动的启动仪式,请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做动员,500多人共同参加了今年的“百河千流环保行动”。
这次活动在利济河300多米长的河道和岸边,总共清理出垃圾10多吨,装满了整整两辆垃圾车。在岸边的河滨公园、文化公园,志愿者们的行动吸引了很多游人,他们自觉加入清理队伍,还说服身边其他游人主动把垃圾投入垃圾桶。
活动得到媒体的关注,除了当地媒体的详尽报道,新华网、人民网、水网、上海环境热线、环保论坛等多家网络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并且全文刊登了协会号召做好“百河千流环保行动”的倡议书。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昭通当地社会、中小学生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形成了较强的保护“母亲河”的环保氛围,“百河千流环保行动”也成为协会的一个重要社会品牌。
3.6 妙舍助学基金
“妙舍助学基金”来自一位叫王扬女士,她觉得“舍也要用一种很巧妙的办法,让受众的学生觉得不是在恩赐,而是实在的帮助。”
王扬是上海人,做网上购物生意,专门拿出一笔资金作为“妙舍助学基金”,资助大山包的贫困学生。原来是用作孩子们的学费,国家免学杂费后,这笔钱就作为学生们的午餐费。很多学生来自偏远的山村,每天要跑很远的路到大山包集镇上来读书,中午回不去家,或者因为贫困吃不上午饭。协会用这笔资金给孩子们每天核定一元的午餐费,打一碗饭,要一个豆腐酸菜汤。一个学期四个月下来,每个学生总共花费100元钱。
每到开学时,协会就会把“妙舍助学基金”发放给贫困学生。除了贫困学生的午饭,每个贫困高中生每学期还可以领到500元补助,在外面上学的大学生可以领到1000元。
协会志愿者在发放助学金时,会对孩子们说,比我们大山包贫困的地方还有,人家为什么把钱资助你们上学?因为我们大山包有黑颈鹤,你们和黑颈鹤朝夕相处,要用实际行动保护黑颈鹤,保护我们自己的生态家园。这样的资助和宣传,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早早扎下保护黑颈鹤的理念。
2010年3月13日,协会组织5名志愿者再次来到大山包中心校,向71名贫困中小学生现场发放了第十期“妙舍助学基金”,除解决教辅资料费3167元外,每名学生还得到了100元午餐费。此外,大山包乡1名大学生、1名中学生每人得到500元学费补助。当天共发放助学资金11267元。
从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直到今年春季学期,协会在十个学期里,为大山包贫困大中小学生1020人次发放助学金192949元。每笔账目都在协会网站上清清楚楚列出,每个捐款人和其他关注的人,都可以查询到。
四.几位会员的心声
十几年的成长,十几年的心血,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会员们也在艰难坎坷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乐趣。
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4.1 名誉会员刘廉昌
在协会成立十周年时,刘廉昌十分感慨:1998-2008,十年过去了。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瞥。然而这十年,对于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成员来说,既是艰苦备尝努力奋进的十年,又是忙碌充实而快乐的十年。十年过去了,黑颈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已经是人们心目中飞翔的精灵;而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也不再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默默无闻的民间组织,它已经蜚声海内外,成为一个名声响亮的环保组织,各种嘉奖已经给它罩上了美丽的七色光环。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地奔涌向前的时候,在许多人不顾一切地追逐金钱的时候,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世俗观念面前,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们为保护黑颈鹤而奉献自己精力时间乃至自己微薄的工资而义无反顾,他们到底为了什么呀?他们的回答是,为了可爱的黑颈鹤,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守候人类美丽的家园,为了自己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这正是他们的精神境界超越世俗之处,当他们起步的那几年,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后来会给他们带来的那些荣誉。
我是协会的名誉会员,因此对于协会的工作一半是旁观者,一半是参与者,而旁观的时候多,参与的时候少。从前一个角度看,我对协会的工作一直观察着,思考着;从后一个角度看,我和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焦虑着,激动着,高兴着。在这诸多的感受中使我对协会的志愿者们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凝聚点:他们的思想境界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思想境界中最可宝贵的那一个部分。
4.2 协会副主席牟延安
有记者在采访牟延安时,开篇曾这样写道:“砰”一声枪响,鸟儿应声落地,那些进入射程的小鸟,都很难在他弹无虚发的枪口下飞走。每次出去打鸟,都是满载而归,那些饮弹身亡的野鸭或鹌鹑耷拉着脑袋,提在手里,沉甸甸的。他“战功累累”“成绩斐然”,6年的打鸟生涯中,近千只飞鸟在他枪下丧身。
如今,他是一个鸟类、自然环境的保护者。为保护黑颈鹤,保护湿地,和其他成员一道,从2000年到现在,10年间为保护黑颈鹤往返昭通城和大山包之间200多次。家人曾抱怨地对他说:“你干脆把家搬到大山包去算了。”
从打鸟到护鸟,他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是良心发现让他放下猎枪、立地成佛,还是一些特殊经历使他将功补过、回头是岸?
牟延安回应:“记得第一次和王昭荣聊起关于黑颈鹤时,一聊就投机,我们整整谈了四个多小时。”
“记得一个冬天的早上在观察黑颈鹤时,我和昭荣在跳墩河边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等站起来时腿全部都麻木了,我们后面是一个水塘,我一不小心就跌了进去,水一下子就漫到腰部,冬天的水刺骨的冰,我手里又拿着相机和观鹤器材,只好把手高高举着,他们费了好大劲才把我拉上来,冷得我全身发抖,路都走不了。”
“这几年为保护黑颈鹤,昭荣和我跑了两百多次大山包,最多的一个星期就是跑了4次。很多时间家人也不理解,问还要不要家了,就像我的家人说的,我已经把大山包当成家了。”
4.3 理事、小学教师王高祥
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曾自己贷款6万元,在会泽县大桥乡办起了“鹤舞高原”宣传馆,自己当起了讲解员。他说,“我通过小朋友,把正确的知识还有一些科学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在家庭中把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家长,家长慢慢地就了解了,比我们说教式地跟家长讲,跟群众讲效果更好一点。”
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全体群众”的办法,教育当地村民保护身边的黑颈鹤,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环境。
社会并没有埋没他的辛劳,王高祥曾多次获奖,2002年被香港“地球之友”评为中国荣誉会员,荣获2003年度第四届福特汽车环保奖提名奖,荣获2006度“曲靖市十大新闻人物”。
4.4 会员杨华
在云南会泽大桥乡这片红土地上,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农民,他用自己的精力和爱心,默默地关注着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他就是杨华。从外表看,他是带有残疾的平凡人,朴素而瘦削的面容,由于前年的一场车祸,致使他左脚骨折尚未痊愈,至今仍有一块钢板及六颗螺钉固定腿骨,走路时还是一瘸一拐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黑颈鹤保护志愿者。
一次拍摄黑颈鹤时,杨华发现在不远处的湖面上,一只黑颈鹤仿佛是受伤了。杨华慢慢地走上冰面接近黑颈鹤想把它拉出冰面,然而他越接近,那只黑颈鹤却反而越往后退。就在这一进一退他与黑颈鹤的距离只有10来米远的时候,突然,杨华感觉脚下“咔嚓”一声,身体一凉,滑进了冰窟窿里。他高举着手里的两个相机,拼命地在水里挣扎。上天总是庇护善良的人,在耗尽全身力气与死神较量后,他还是挣扎上了冰面,急忙翻着身体滚了出来。更惊险的是,湖面在他翻滚的过程中,10多秒中竟然裂开了20多米的口子,好在他已滚到安全地带,冰凉的湖水沁透了他全身,整个人仿佛快成了冰柱,浑身上下哆嗦得够呛,他那两个宝贝相机也不幸进了水。
他只是缓缓地说,拍鹤是心缘,护鹤是缘续。
4.5 婆媳护鹤员
十多年前,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在大海子边寻找护鹤员,勤劳善良的董应兰接受了这份工作。她的家距黑颈鹤栖息的大海子只有不到一公里,董应兰每天清晨数黑颈鹤数量,中午定时给它们喂食,游人过来打扰黑颈鹤时,她在一旁劝说。渐渐的董应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也深深爱上了自己照看的黑颈鹤。那时他们家生活也不易,董应兰从自己不多的口粮中抠出些洋芋、胡萝卜,细细切碎了给鹤们喂食。
给黑颈鹤投食是件十分辛苦的差事,大海子周围是片沼泽,冬天给鹤群投食总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冰水中,每天从早到晚,布鞋总是湿漉漉的,冰冷地裹住她的双脚,一整天也缓不过劲儿来。十几年下来,董应兰患上了严重的风湿,腰腿疼痛,行动不便,然而,她一干就是近十年,直到儿媳妇陈光会过了门。
陈光会嫁过来了,接过婆婆手中的篮子,挎着,走着,还吹起欢快的口哨。每当中午时分熟悉的口哨声传开,成群的黑颈鹤马上飞拢而来,向着年轻的女子低下高傲的头颅,扇动着欢快的翅膀,抢食着洋芋、胡萝卜、蔓菁块。
陈光会拉过来5岁的儿子告诉记者,孩子在小同学面前可骄傲了,总会说,我家那里有黑颈鹤,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家来做客,看看黑颈鹤。
他们家门口有一块旧了的牌子,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两代护鹤员之家。
五.政府及媒体的关注
5.1 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协会成立十几年来取得的成绩,慢慢得到政府、社会以及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9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和段琪率省环保厅王建华厅长、省科技厅徐宝明副厅长、省工信委许云副主任等部门领导,在昭通市王敏正市长、昭阳区曹阜忠区长等陪同下,对大山包保护区进行考察。详细了解黑颈鹤在大山包主要栖息地大海子湖泊湿地越冬情况,对当地保护区以及协会志愿者们保护黑颈鹤的行动,给予高度赞扬。
同年12月,副省长刘平率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省政府研究室、省旅游局等省直部门负责人,到大山包进行专题调研,表扬了协会志愿者们和当地群众的行为。
协会一些顾问,为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官员,他们能理解协会志愿者们的行为,对一些项目给予关注和支持。
5.2 协会和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关系
协会志愿者主要活动为保护黑颈鹤,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成了他们活动的主要地点,和保护区管理局的关系,一直是他们协调各方关系的重中之重。
王昭荣主席身兼两职,一方面是协会的创建者之一,又是现任主席及法人代表,另一方面他的工作职务是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副局长。
这样的身份,使协会和保护区管理局好比两个相交的环,即有相合之处,又有各自特殊之地。保护区管理局做的很多项目,协会都积极参加,协助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组织志愿者和护鹤员给越冬的黑颈鹤投食;在退耕还草恢复湿地方面做的调研;对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尤其是保护黑颈鹤的教育;举办有关保护黑颈鹤学生画展和作文比赛等等。
协会毕竟是民间组织,有其开展项目、自我发展的独特性。它联系的社会力量更加广泛,在省内外有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不可取代的影响力。尤其在国际环保组织、环保基金会的支持方面,在发动公众参与保护黑颈鹤的行动中,以及拓展项目范围在更多层面上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能起到更多积极的作用。
由于有王昭荣这样的“双重身份”的领导者,有其他志愿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环保影响力,基本上得到保护区管理局、昭阳区、昭通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5.3 各方媒体的广泛关注
几乎从协会成立之初起,国内外许多媒体对云南偏远地区的这个普通民间环保组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节目、凤凰卫视专题节目、云南电视台专访《黑颈鹤栖息的地方》以及当地电视台等,都对协会及其领导者孙德辉、王昭荣、普通会员,做过大量专题电视片。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环境报》、《中国发展简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以及当地报刊等,都给予大量报道。
台湾《经典》杂志执行主编黄文村这样描写志愿者们,“在协会的奔走下,他们募款补助农民的损失,借此消弥人鹤间争食的紧张关系;并且雇用‘护鹤员’投食:选在黑颈鹤由繁殖地经长途飞行刚到此体力孱弱之时,或遇连日大雪冰封觅食不易之际,以及黑颈鹤将飞返繁殖栖地需储备体力这三个时期,每日分二至三次投放马铃薯等作为饲料;后来保护区也沿用之。”
《北京青年报》记者颜箐赞道,“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一个自发的民间环保组织。在他们的努力下,黑颈鹤这一曾被某国际环保组织宣布将在2000年灭亡的珍稀物种,今天不仅仍以它们美丽的姿态飞翔在云南昭通大山包,数量还在成倍数增长。在这个人鸟争地、人鸟争食的边远贫困地区,不少村民也带着朴素的乡土感情,加入到保护黑颈鹤的行列中来。”
在介绍中国NGO时,《中国发展简报》有如下的文字,“有‘鸟类熊猫’之称的黑颈鹤,曾被某国际环保组织宣布将在2000年灭亡,今天它们不仅仍以其美丽的姿态飞翔在大山包,而且数量还在年年递增。在这个人鸟争地、争食的边远贫困地区,不少村民怀着朴素的乡土感情,加入到保护黑颈鹤的行动中来。中国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这个地处滇东北高原由昭通民众自发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功不可没。”
作为中国环保界的权威报纸,《中国环境报》曾以专版,报道了协会以及创始者之一孙德辉和协会的事迹。在对孙德辉的专访中,记者特意写道 “大山包的山民把孙德辉唱进了他们自编的山歌:雁鹅飞过鸡公山,飞了一山又一山,孙叔为你拍照片,还有哪点不喜欢。黑颈鹤来翅膀白,孙叔陪你陪到黑,一天给你拍照片,日落西山舍不得……”而在介绍协会时,这样赞道“志愿者给了黑颈鹤安全的家。”
在众多媒体记者中,不能不提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记者汪永晨。协会成立不久,汪永晨就走进大山包,走近黑颈鹤,撰写出“黑颈鹤的守护神”的专题报道,让电波把偏远高原草甸大山包上的志愿者们的事迹,传遍全国城乡。同时,她还帮助协会联系到一些国际环保基金会的资助,为大山包可爱的黑颈鹤争取到更多的食粮。
六.未来的发展之路
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创办12年来,主要致力于保护濒危物种黑颈鹤,他们配合当地政府、教育宣传公众,发动村民护鹤,使十几年前大山包地区仅有200余只黑颈鹤,繁衍到如今1200多只,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国内黑颈鹤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飞往更南边如草海等地的黑颈鹤,也越来越喜欢中途在大山包流连。与此同时,协会多次获奖,前后两位主席和一些会员也获得很多荣誉,使更多的人们认识了协会和它的志愿者。国内一些重要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环境报、北京青年报,以及云南当地的媒体,都给予关注。
然而在协会创立之初相当一段时间里,当地政府和公众对协会不够了解,关注度远远不如国内其他一些地区。王昭荣说, 在国内多次获得大奖,尤其大量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当地媒体跟进报道,逐渐引起当地政府和公众的注意。会员增加了,长期稳定的会员已经达到260多名。同时,协会开展一些宣传活动,也开始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及其他单位的支持。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协会组织“百河千流环保行动”启动仪式,请到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做动员,吸引了十几家单位500多人参与行动,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十几年的艰难创业,协会已经成长为云南昭通当地首屈一指的民间环保组织。
协会这种现象,在很多远离中心城市的较偏远地区,应该不是个案,类似协会这样的民间环保组织,创建时也许不会有太多阻力,原因之一是小小民间环保组织不大会引起这些偏远地区政府部门和广大公众的注意。然而在随后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开展的所有活动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阻力相当大,困难相当多。部分原因是当地政府部门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愿参与民间环保行动;也有经费紧张,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不能拿出足够的经费“援助”协会这样的民间环保组织,这是他们长期的募捐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再如当地要加快经济发展,一些官员会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相对立,对专做环保的民间组织产生歧义。十几年来,如同其他大多数民间环保组织一样,协会的经费一直很紧张,资金来源极不稳定,他们在活动经费的使用上格外谨慎,用度尽量压缩,制度极尽规范,监查极其严格。即便如此,经费还是成了协会发展壮大不断开拓的掣肘瓶颈。
这些都是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
对协会内部来说,十几年来理事会的建立、改选、发展、制度化,已经趋向比较完善,黑颈鹤的日常保护、活动项目的筹划、资金的严格使用,都表明这个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较为成熟。
协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王昭荣主席认为还是项目设计问题,也就是新项目的筹划以及经费保障等问题。笔者在详尽调查后,完全认同王主席的观点。
协会成立12年,保护黑颈鹤的工作平稳发展已成一种定式。每年黑颈鹤定时(往往前后差不了几天)飞来大山包栖息越冬,协会便组织志愿者上山参与保护,做好宣传,疏散游客,聘请的当地护鹤员尽职尽责保护黑颈鹤,按时喂食定点清点数量,阻止游人恶意袭击黑颈鹤。
这种惯性工作状态,并没有给协会及志愿者们带来更多满足感。
他们还想在护鹤之外做些其他环保项目,于是,他们筹划了“百河千流环保行动”、创建了另一个环保组织“候鸟研究会”,甚至把活动内容扩展到慈善事业等等。这些拓展中遇到很多困难,技术、知识等层面上的问题有时会让他们困惑,政府部门也会时时不认可,公众的理解度还需要提升,以及拓展的项目与协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名谓是否协调,都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和国内其他一些较活跃的民间环保组织相比,远在云南昭通主要着力点在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客观上说视野必然会有些局限,国内大批民间环保组织关注的诸如西南水电开发、全球气候变暖、大江大河重大污染、重金属污染、绿色信贷等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环境安全问题,不大能进入他们的视线。
同样的原因,和国内其他民间环保组织的合作,对协会来说也有一定难度。而这种合作,恰是当今国内民间环保组织发展、壮大、进入主流社会,进入社会关注热点的重要平台和大趋势。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是协会本身无法左右的,但关注这些全国乃至全球性环境安全焦点问题,是云南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今后发展必然无法回避的问题。
七.获奖情况
2001年10月29日福特汽车环保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提交的《云南省东北部越冬黑颈鹤保护项目》荣获自然保护奖三等奖。
2002年3月1日,由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杰出志愿者、中国杰出志愿服务集体评选在北京揭晓,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光荣入选。《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题词表示祝贺。
2004年,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在获得云南省优秀社会团体的荣誉之后,又受国家民政部的表彰,授予协会“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的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15日,昭通黑颈鹤志愿者协会接到国家民政部的贺电,经2005年度“中华慈善奖”评选委员会评审及公示,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这是2005年度唯一一个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获得此奖项。11月20—21日协会主席王昭荣带领6名志愿者到北京颁奖,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6年10月,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再次荣获福特汽车环保奖,环境教育类三等奖,并获奖金4万元。
孙德辉荣获第三届中华环境奖之绿色东方生态保护奖;荣获2006度“地球奖”自然生态奖;
王昭荣荣获2005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荣获2006年度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先进人物;2006年荣膺第一届“昭通十大优秀青年”;荣登2006年杜邦杯环境新闻人物排行榜前十强,成为“中国十大环境新闻人物”;被昭阳区委区政府授予“昭阳环保名人”荣誉称号;2007年5月王昭荣荣获第二届“中华当代环保名流口碑金榜”;获得2009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
2007年1月,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荣获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丰田汽车公司合作主办的2006年“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事迹表彰奖。这是黑颈鹤保护协会第七次获得的全国性大奖。2007年3月1日,协会主席王昭荣赴北京接受颁奖。
2012年4月协会荣获2009年度云南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本文发表于2012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汪永晨、王爱军主编的《守望——中国环保NGO媒体调查》。】